各学院(部门):
目前,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各单位广泛使用酒精、含氯消毒剂、过氧乙酸等消毒产品灭活病毒。这些化学品多具有爆炸性、燃烧性、氧化性、毒性和腐蚀性,使用不当,极易造成火灾、爆炸、灼伤等事故。为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为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,现就加强酒精等消毒产品安全管理和规范使用紧急通知如下:
一、强化消毒产品存储安全
各单位要强化对消毒产品管理储存环节的安全监管。重点检查容器是否检验检测合格;储存场所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;储存是否超限、超量等。
二、规范消毒产品使用安全
各单位要针对办公场所、教室、实验室、食堂、宿舍等场所的特点,制定严格的安全消毒管理制度,明确消毒类喷洒和使用等具体要求,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,持续强化清洁、消毒、通风等防控措施,有效防止火灾、爆炸、灼伤等事故发生。
三、加强消毒产品使用教育
各单位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大消毒产品安全使用方面的宣传力度,通过多种媒体、平台广泛宣传消毒类产品安全使用规范,教育全校师生知悉并掌握酒精、含氯化合物、过氧乙酸等消毒产品的储存、使用方法和安全、应急处理基本知识,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健康安全。
国有资产管理处
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
2020年12月10日
酒精安全使用注意事项
乙醇俗称酒精,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、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,酒精蒸汽与空气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,遇明火、高热能引起爆炸燃烧。酒精蒸汽比空气重,能在较低处扩散到较远的地方,遇火源会着火回燃。在没有明火的前提下,酒精自燃温度在323℃,超323℃以上会自燃。酒精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3.3%-19%,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3.3%以上,遇到火源会发生闪爆;当达到19%,温度等于或大于13℃以上时,遇到火源就会闪燃。
使用安全提示:
1、注意通风。在室内使用酒精时,需要保证良好通风,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,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,或放通风处晾干。
2、正确使用。使用前彻底清除使用地周边的易燃及可燃物,使用时不要靠近热源、避开明火。给电器表面消毒前,应先关闭电源,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。酒精每次取用后,必须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,严禁敞开放置。
3、适量储存。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液体,用酒精消毒时,建议单瓶包装不宜超过500毫升,绝不要大量囤积酒精,以免留下安全隐患。
4、安全存放。酒精容器应首选玻璃或专用的塑料包装储存,并必须有可靠的密封,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。剩余酒精存放时特别要注意盖紧盖子,避免挥发,要避光存放在阴凉处,不要放在热源环境中。
5、应急处置。如果酒精遗撒,应及时擦拭处理。酒精意外引燃可使用干粉灭火器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,小面积着火也可用湿毛巾、湿衣物覆盖灭火。如在室外燃烧,可以使用沙土覆盖。
注:84消毒液和酒精不可混合使用,混合后可能产生氯气,氯气是剧毒气体,人体吸入后易感染呼吸道和肺部,导致支气管炎和肺水肿,吸入量过大会导致心脏骤停。
含氯消毒剂安全使用注意事项
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灭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,其灭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。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(如84消毒液、次氯酸钙、氯化磷酸三钠等)、有机氯化合物(如二氯异氰尿酸钠、三氯异氰尿酸、氯铵T等)。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氧化性、腐蚀性以及致敏性,过量或长期接触可能会致人体灼伤,与其它物质混用,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引起中毒。
使用安全提示:
1、采取防护。含氯消毒剂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或腐蚀性,如果长时间直接和人体接触,对人的皮肤和粘膜有较大的刺激,调配及使用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。
2、正确使用。含氯消毒剂严禁与其他消毒或清洁产品混合使用。如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,会产生有毒气体,刺激人体咽喉、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。
3、规范用途。含氯消毒剂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一般较强,严禁与酸性物质接触,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,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。
4、安全存放。含氯消毒剂应储存于阴凉、通风处,远离火种、热源,避免阳光直射。
5、应急处置。皮肤沾染含氯消毒剂原液时,必须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,眼部溅到含氯消毒剂时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,并迅速送医院治疗。误服者可立即喂食牛奶、蛋清等,以保护胃黏膜减轻损害,然后进行催吐,并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救治。
注:84消毒液和酒精不可混合使用,混合后可能产生氯气,氯气是剧毒气体,人体吸入后易感染呼吸道和肺部,导致支气管炎和肺水肿,吸入量过大会导致心脏骤停